NG.28.66
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Ong Tee Keat)在主旨演讲中表示,随着中国—东盟伙伴关系在变动的政治与发展需求中逐步推进,更多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带动社会文化互动的新元素也正在不断涌现。在这一背景下,针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成员国,中方可以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更多“一带一路”项目NG.28.66,深入开展人文互动。
在下午召开的“民心相通与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平行论坛上,缅甸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伍庆祥(Hein Khaing)表示,促进中国—东盟之间民心相通的主要秘诀在于加强建设中国—东盟知识共同体,加强建设中国—东盟自主知识体系和自主话语体系。让双方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和对话来认识彼此,而不是靠第三方的知识和话语。
傅聪表示,中国政府通过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支持联合国在和平发展领域实施近160个项目,惠及100多个国家,为推动联合国2030年议程,落实联合国在和平安全领域重大倡议提供了有力支持。基金已成为中国与联合国推动全球发展,应对安全挑战的重要合作平台。中方坚定支持联合国作用,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通过基金合作,与联合国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配合落实联合国未来契约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促进全球和平安全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湖北汉口车站的中欧班列进口商品保税店里,各国商品琳琅满目。“这些商品由中欧班列回程车运送回来。”中欧班列进口保税商品项目负责人李文岩说,店内有涵盖食品、酒水饮料、居家日化等十几个品类的多种商品,大部分来自德国、意大利、土耳其等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她还提到NG.28.66,进口保税商品已在部分高铁动车上销售,日均销售额在10万元左右。
此次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东亚海洋协调框架主任麦海石·普拉汉(Mahesh Pradhan)第一次来崇明,他花了一天的时间在崇明走访,“昨天我们拜访了这里的造船业,可以看到海洋工业,并且见到了中华鲟,我们也看到了包括水环境治理以及对太阳能的利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引领着人与环境的平衡发展,实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普拉汉说。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表示,崇明是上海最为珍贵、不可替代、面向未来的生态战略空间,也日益成为国际环境科学交流的基地和世界生态研究的重要基地,“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全过程创新,全链条赋能,通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建设创新平台,培养科技人才,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等系列举措,继续全力支持崇明对标世界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培育优化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模式,加速推进生态领域的科学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