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28.66
亚太地区涵盖亚洲和太平洋沿岸多个国家和地区,一直是全球经济中最具增长活力、发展潜力和经济韧性的区域。近年来,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NG.28.66,全球多边贸易体制遭遇来自地缘政治分割、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等方面的冲击,亚太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发展也面临很多干扰和挑战。作为亚太合作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中国一直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始终高举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旗帜,与各经济体携手同行NG.28.66,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增长,反对保护主义,不仅捍卫了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更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贸易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是坚定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捍卫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对接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持续开放市场,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货物领域关税总水平已由15.3%降至7.3%,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均超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水平。坚持以世贸组织规则化解贸易争端NG.28.66,积极利用世贸组织贸易政策审议等机制平台解决世贸组织成员对中国经贸政策的关切,驳斥无端指责,捍卫合法权益。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争端解决机制恢复正常运转,坚持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推动贸易重要议题讨论和规则磋商谈判,积极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二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为维护多边主义凝聚了更多共识。积极在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G20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多边场合旗帜鲜明主张自由贸易和真正的多边主义NG.28.66,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如在今年5月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届贸易部长会上号召APEC经济体摒弃零和思维,不搞“脱钩断链”,不建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不采取扭曲市场措施;在同月举行的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发布《2024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北京倡议》,呼吁各国工商界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促进全球经济循环、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作出贡献。在刚刚举行的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构建开放融通的亚太合作格局,促进亚太和世界经济循环。
三是坚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多边主义的践行打造了更广阔的平台。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动国内法律法规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接轨,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扎实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项工作,持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截至今年8月,中国已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NG.28.66,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对外贸易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拉丁美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多举措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积极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助力最不发达国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融入全球经济。
多年来,中国以实际行动捍卫、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致力于提升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为全球经贸合作的稳固贡献了突出力量。在亚太地区,中国已成为大多数APEC成员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在APEC21个成员中,至少有15个以中国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经济增长为APEC成员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机会和空间。习近平主席在日前的演讲中指出,亚太的成功源于我们始终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源于我们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源于我们始终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持互利共赢和相互成就。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亚太伙伴创造更多机遇,携手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南方”天然成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立足本国国情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南方”走向现代化拓展了新路径,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南方”发展振兴提供了新机遇NG.28.66,既造福中国人民,也为包括南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共同福祉。“全球南方”国家应当以更加开放包容、开拓创新的姿态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共建“全球南方”命运共同体NG.28.66,不断谱写“全球南方”携手推进现代化事业新篇章,为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在致辞中指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应有的权利。如何实现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是摆在“全球南方”国家面前的共同课题。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长期致力于推进自身现代化的探索,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也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他强调NG.28.66,“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全球南方”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要在深化开放合作中为“全球南方”国家共逐现代化之梦提供新机遇。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洪大用指出,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追求的现代化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全球南方”国家在内的各个国家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NG.28.66,是最具包容性的现代化。中国愿意和“全球南方”国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携手实现现代化。他强调,“全球南方”国家智库应加强合作:一是深化彼此了解,夯实相知相亲的文化基础。二是聚焦理论创新,商讨携手共进的治理方案。三是积极推动合作,营造全面良好的合作环境。四是促进凝心聚力,共同唱响“全球南方”声音。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全球合作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是“全球南方”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为“全球南方”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近年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平台,与“全球南方”国家开展广泛合作NG.28.66,以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为“全球南方”发展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方面了解到,复旦古保院于2014年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古籍保护研究院。早在2014年,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的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思和在调研过程中获知,复旦藏有40万册古籍,数量、质量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二,馆内黄正仪、赵嘉福、童芷珍等专家,多年来一直带领学生从事古籍保护工作。与此同时,古籍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陈思和于是提议设一所研究院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载体。时任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一看到这份方案,便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在当时的学科布局中,还无人做古籍保护。“复旦大学有道义、有责任帮助国家做好古籍保护工作。”经慎重商议,杨玉良破例兼任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的筹备组组长,后担任院长至今。
不同于传统的“修补图书”观念,复旦古保院创造性地融入了科学研究思想,大大拓展古籍保护的内涵。复旦古保院汇集文理各专业学科人才NG.28.66,首创领域内交叉研究模式NG.28.66,培养国家急需的古籍保护高端人才,推动纸质文物保护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研究院整合复旦大学图书馆、高分子科学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中文系、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等院系的学术力量,共同组建学科平台。
身为高分子科学家,杨玉良曾带领复旦大学跨学科团队通过科研攻关,进行纸张开发,成功“复活”了失传百年的开化纸,保存寿命可达千年以上。此外,团队还在造纸原料荛花植物分布、基因快繁培育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借鉴开化纸的成功经验,海南沉香纸、山西桑皮纸、延安马兰纸,这些独具地方特色又能长久保存的中国传统纸张,都在陆续“复活”的路上。